质疑教学课例:《读〈伊索寓言〉》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一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1/26 14:39: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质疑教学案例:《读〈伊索寓言〉》<br>
黄洁<br>
一、背景<br>
记得曾有人说过这样的话:聪明的人发觉问题,平常的人等待问题,糊涂的人不觉得有问题。问题是积累和发展知识、思想、方法的原动力,是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的催化剂。科学研究需要注重问题的作用,学生学习同样需要注重问题的作用,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br>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只能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发现疑问、提出疑问是研究探讨的开始。<br>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灌输式教学只教授学生大量的知识;由于对启发式教学的误解,“满堂灌”又变成了“满堂问”,学生习惯了接受、回答,教师忽视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同事们集中在一起,也经常有这样的感叹:学生读书只读几个字,一篇文章读下来,什么也不知道。的确,这是学生学习的通病,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br>
二、 教材分析:<br>
《读〈伊索寓言〉》安排在高中第二册第二单元里,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研究探讨,深入领会,也就是解决疑难。解决疑难的前提是,把疑难提出来,也就是要质疑。这篇课文是读后感,作者的见解非常独到、深刻,表达又含蓄,初读起来,莫名其妙,疑问接踵而来。因此,可通过这篇文章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br>
三、 课堂实录:<br>
为了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作了一次尝试,下面是教授《读〈伊索寓言〉》时,进行质疑教学的一段实录:<br>
师:我们大家知道,《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一部著名的流传千古的书,他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拟人化,通过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表达出一种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性作品。在我们看来,它尽管是公元前6世纪时的作品,带有阶级局限性和当时的社会特点,现在的儿童读了也能从中懂得很多道理。但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由于人生阅历的不同,对生活感悟力的不同,因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今天,我们学习我国现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写的《读〈伊索寓言〉》,探讨他<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