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诺夫《蜡烛》课文解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八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6/1 19:31:2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140个字。

  西蒙诺夫《蜡烛》课文解析
  1944年9月19日,贝尔格莱德实际上已经拿下来了。只有萨伐河上的一座桥和那个小小的桥头堡还在德国人手里。
  【段析】开篇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
  【品味】“只有……还……”一句,强调了夺取萨伐河上的桥和桥头堡对全面解放贝尔格莱德的重要性。
  那个早晨,五个红军决定要偷袭这座桥。他们必须先爬过一块不很大的方场。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只有一棵树还没倒下,好像有一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着一人高的下半截。(①这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段析】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方场周围的环境。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
  【品味】“烧毁”,说明敌人的炮火很猛烈。
  画线句对“树”的描写,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这里的战斗残酷激烈,也象征着南斯拉夫人民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
  在放场中央,我们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那第五个已经死了,躺在方场上。
  【段析】写过方场时,在敌人追击炮的轰击下五个红军战士四伤一死。
  【品味】“半小时之久”,说明敌人轰击时间长。
  “稀了一点儿”,说明敌人的炮火非常密集,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一个“爬”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四个人回程的艰难,一方面刻画人物,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战斗的无情、惨烈。
  关于这位死者,我们在连部的花名册上知道他叫契柯拉耶夫,19日早上战死于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
  【段析】交代牺牲的战士的名字、牺牲的时间。
  【品味】“战死”,准确、简洁地交代出死因。
  红军的偷袭企图一定把德国人吓坏了,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
  【段析】写红军的偷袭使敌人加强了警戒,炮火更猛烈了。
  【品味】“吓坏”,写出敌人的胆怯。短的几次间歇。
  “整整一天”“短短的几次”,写出敌人炮火的猛烈,也说明敌人在用炮火仗胆及红军的英勇。
  连长得到命令,要他在第二天拂晓攻占那座桥。因此他说,这时候不必去搬回契柯拉耶夫的尸首,等明天攻下桥后再埋葬他吧。(②这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段析】通过连长的话交代死者的尸首留在方场上的时间及原因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品味】“再”字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