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说课实录
- 资源简介:
约2590个字。
《白杨礼赞》说课实录
大定堡学校王海波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大定堡学校语文教师王海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白杨礼赞》,它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课文特点及其在教材中的地位
《白杨礼赞》是茅盾散文的代表作,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北方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茅盾以这篇散文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在这篇散文中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表达方式上还运用了抒情和议论。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就是体会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开发智力,熏陶情感是本节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三、学习目标
把握语文课程目标,是上好语文新课程的关键。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指导,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儿女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4)基于上述目标,结合新课标中“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他们想像力和创造力。”我将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确定为:了解本文由景及树,由树及人的思路。
四、教法、学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境、反复朗读,问题导引,研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意识,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法的选择固然重要,学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应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主要采用的学法是:反复朗读法、主体思维法,研讨探究法。对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