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导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5/23 16:05:2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940个字。

  课题 口技 年级 七年级 设计人  审核人  上课
  时间
  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惊叹我过古代口技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学习重点1、掌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区别与各自的作用。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认读、理解、鉴赏与评价等能力。
  学法指导1、自读→讨论→点拨。2、运用表演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一、导入:
  同学们,口技是一种传统技艺,表演者运用口腔发声技巧,同时借助一些简单道具,模仿出各种声响,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将在林嗣环的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
  相关材料:1.《虞初新志》是古代笔记小说,由清代张潮编选,共20卷,多收录明末清初的文言短篇。编者的主旨是:“表彰轶事传布奇文”。少数作品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2.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因事谪戍。遇赦而归,客死于武林。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本文选自他的《秋声诗自序》。这篇自序说作者刚写完《秋声诗》,有几个客人来,他就“令客各举似何声最佳。”客人分别举出机声、书声、棋声等,他都不以为“最佳”。有一个客人上前叙说了这段口技描述,终于令他大为赞叹,并记录在自序中。
  3.口技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表演技艺,有悠久历史,又叫“学象声”“哨声”“象声”等。表演者用口发出模仿虫、鸟、走兽、器械的声音和某些人类生活活动的声音。现在的相声即从口技发展而来。口技的一部分特点仍为杂技所保留。
  二.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有感情地读全文,要求注意停顿、语气节奏,并标记疑难字词,感知主要情节。
  2.学生轻读,根据注释掌握有关字词读音。正音。
  少顷(shǎo) 呓语(yì) 叱(chì)
  5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三,小组合作,理清文章思路。
  1.文章以时间先后分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介绍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演前气氛。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第二部分(第2~4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2.请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音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第自然段)
  一家人由醒而梦(第自然段)
  火起后众人的惊乱惶恐(第自然段)
  一句话说出你读后感受
  四、梳理课文,研读探究
  紧接着预习交流环节的第4进行提问:
  作者是怎样表现口技者高超技艺的?
  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技艺高超的证据来(三分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