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届初三毕业班语文学科模拟试卷
积累与运用(25分)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拮据( ) 猝( )然 ruì( )智 jué( )铄
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成语若用在《水浒传》“征方腊”的故事中,鹬可指
;蚌可指 ;渔翁可指 。(3分)
三、根据下列情景,以“蜡烛”为重点,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30字。(6分)
情景:考试前突然停电 复习 蜡烛
四、请任选一种事物,依照例句,按“事物+否定+比喻”的格式造一个句子。
例句:老师的身边飘着粉笔屑,不那并非粉笔屑,那是老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答:
五、背诵默写。
1. ,病树前头万木春。
2. ,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 。
, 。
4.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
5.愚公自信能够移山的理由是 , 。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脆弱心理,是一些官员腐败堕落的根本原因。因此,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就是让党员干部具有“ ,
”(《爱莲说》)的坚定立场。
7.崔颢的《黄鹤楼》:表现游子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 ,
。
阅 读(65分)
一、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每句标两处。(4分)
①气 可 以 养 而 致。
②岂 尝 执 笔 学 为 如 此 之 文 哉?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6分)
辙生好为文( ) 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
① ②
辙生十有九年矣( ) 而辙也未之见焉( )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 )
③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