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专题讲座
- 资源简介:
约22270字。
2013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专题讲座
2013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审题没有偏差,才能紧扣题意行文,才能符合命题的限制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一般而言,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审题要求
(一)审题内容
1.审明概念
题目或题干中重要概念是命题者设置的限制,是考试作文内容取向的依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明, 常常会失之千里。
⒉ 审明主旨
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表达重点或主旨所在。题眼不明,就会造成文章中心不明。
⒊ 审明关系
许多命题中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概念或事理、事物并存,那么,就必须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理解题意,才能保证突出主旨以及文章结构详略得当。
⒋ 审明题材
为了防止“移花接木”,高考命题一般都会对取材范围有所限制。跳离限制,就会有“不符合题意”之失。命题对取材范围的限制,一 般体现在时间、空间、数量、人称以及材料的性质、类别、范畴等方面。
⒌ 审明体裁
作文考题都会对文章体裁作或明或暗的要求或提示,按理说,仅以高中毕业生所具有的感性认识,辨明文体也是不成问题的,但几乎历年都有因“文体不符”而严重失分的考生。故此,1997年在《考纲》中增加了“符合文体要求”的明确要求,2000年起的新《考纲》将“符合文体要求”列在“基础等级”要求五点中的第二点。
⒍ 审明其他要求
作文考题除了题目或材料、提示的部分外,还有一个要求部分。要求部分常以“要求”、“注意”等形式出现。所有要求都必须严格遵循,切不可疏忽遗漏。
(二)审题一般步骤
读材料----析材料----揭寓意----明立意
(三)审题的原则
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四)审题三忌:
一忌另起炉灶,
二忌喧宾夺主,
三忌抓现象弃本质,
四 忌主旨不明
二、审题立意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山东题:“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