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13年九年级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 资源简介:
有27道题,约5810个字。
上海市闵行区2013年九年级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㈠ ㈡ ㈢ ㈣ ㈠ ㈡第一部分阅读(90分)
一、文言文(42分)
㈠默写(18分)
⒈,一览众山小。(《望岳》)
⒉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⒊晨兴理荒秽,。(《归园田居》)
⒋,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⒌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⒍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孔孟论学》)
㈡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⒎“孤蓬”喻指。(2分)
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
B.颔联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不舍心情
C.颈联对仗工整,“浮云”对“落日”。
D.尾联以“班马”喻友人,情真意切。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⑶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⒐本文选自《》,我们还学过的课文《》也选自此作品。(2分)
⒑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⒒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⑴⑵段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
B.第⑵段“空乏其身”意指“受到贫穷之苦”。
C.第⑶段从反面论证国无忧患易灭亡的道理。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⑴,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注释:⑴杨雄,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
⒓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①一时工作文词者②以吝故不及
⒔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就对王安石有了不同的看法。
B.(曾巩)就觉得王安石很奇特。
C.(王安石)就对曾巩有了不同的看法。
D.(王安石)就觉得曾巩很奇特。
⒕曾巩认为王安石与杨雄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