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4/16 7:34:06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20个字。

  中考记叙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谭贵松
  一、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的中心。
  1.问:阅读课文,根据全文的内容完成表格。
  答题分析:可通过摘录中心语句、组合相关内容或自己归纳等方式
  2.问: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3.问: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依据:(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二、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三、品味题目
  问:谈谈你对文章题目“棉花被子”的理解。
  问:你觉得题目好在哪里?
  问:题目有什么深层含义?
  答,(先看看题目是属于上面的哪一种情况,再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分析后得出“棉花被子”是文章的线索:线索+主旨=答案
  (1.内容上2.主题上3.线索4.设置悬念5.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6.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7.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
  四、了解人称的作用。
  问:文中使用第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先说是第几人称,再结合下面的人称作用作答。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问:从全文看,本文采用了---方法,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先说是哪种记叙方法,再结合下面的记叙方法的作用作答。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六、写作手法及作用?
  问: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实例具体说说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先说是哪种写作手法,再结合下面的写作手法的作用作答。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