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4/2 18:35: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小题,约10850字。

  安徽省安庆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日期:2013年3月29日上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必须在题号后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下,“文化复兴”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但若问及文化复兴“到底要复兴什么”,恐怕还真有不少人回答不出来。无疑,谈文化复兴首先要有“文化”,倘若从来一直没有“文化”,又何谈复兴?其次还要考虑,即便有文化,如果这种文化已经中断或早已消逝,也难以谈得上复兴。就此而言,中华民族是有资格谈文化复兴的,虽然其始终处于盛而衰、衰而盛的坎坷链条之中,却顽强地保持着文化的连续性。
  其实对于“复兴什么”的回答,关键取决于怎样理解文化的内涵。前苏联著名社会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把文化一分为三:器物层面,即生产、生活工具层面;组织层面,即社会、经济、政治等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即人的伦理、价值取向层面。若将文化作如是观,那么我们可以知晓,就器物与制度层面而言,我们无需复兴,因为它们早已湮灭于历史的进程中。因此,我们无需复兴诸如独轮车、犁、耙等器物工具,也无需复兴古代的分封制、科举制等组织制度。这样看来,文化复兴就自然聚焦于精神、价值层面了。
  《周易•系辞》可谓最早对文化进行定义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主要指的就是精神、价值。客观地讲,影响中华民族进程的学说可谓派别纷争、群雄并起。横向看,先秦有儒、道、墨、法、农、阴阳等诸子争鸣,宋代有心学、理学之并列;纵向看,有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明清朴学等,思想纷呈。那么到底要复兴哪一派或者哪一段?事实上,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文化复兴,既非哪一段,也非哪一派,而主要是复兴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民族精神,复兴的是无数先哲的经历史过滤沉淀下来的智慧精髓。概括起来,我们的文化复兴至少应主要包含以下诸方面: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的创造精神;厚德载物、有容乃大的包容品质;崇尚团结、维护统一的优良传统;天人合一、物我共存的生态理念;协和万邦、和平相处的政治智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仁爱、中庸的处世智慧;空灵、中和的艺术精神。
  倘若不明了文化复兴的含义,以为把古人的东西全盘托出重新包装就是“复兴”,势必造成庸俗化理解甚至亵渎文化复兴。当然,文化复兴要继承,更要发展和创造,注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只有把文化理念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精髓同现实结合起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开拓新的文化空间,我们才能真正达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社会科学报》,郭继民文)
  1.下列关于“文化复兴”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复兴虽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但是人们对复兴什么在认识上普遍模糊。
  B.文化复兴首先要考虑是否有文化,其次还要考虑这文化是否已经中断或早已消逝。
  C.文化复兴中华民族有资格谈,因为中华文化在民族盛衰发展中顽强保持着连续性。
  D.文化复兴无需复兴器物层面与制度层面的文化,应聚焦于精神与价值层面的文化。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在阐明文化复兴两个重要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到底要复兴什么的论题,得出中华民族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初,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须贾以为睢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睢,折胁。睢佯死,卷以箦,置厕中。范睢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守者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遂操范睢亡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睢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范睢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睢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睢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