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同步导学演练
- 资源简介:
约27430个字。
初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同步导学演练
山东省汶上县次丘镇教育办公室赵洪军邮编:272504 手机:13406260263
“鸿鹄之志”
——《陈涉世家》同步导学演练
【走近文本•基础阅读】
一、导航•课前激趣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感知•文本主旨
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运动。文中的主要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位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三、积累•学有所得
1.给加横线字注音。
①阳夏()②嗟()乎③闾()左④谪()戍⑤皆次当行()⑥陈胜王()⑦罾()⑧篝()火⑨笞()广⑩被()坚执锐
2.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⑴今亡亦死⑵辍耕之龚上
⑶若为佣耕⑷发闾左谪戍渔阳
⑸念鬼⑹夜篝火
⑺此教我先威众耳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⑼比至陈⑽刑其长吏
3.本文的作者是代著名的史学家、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鲁迅称之为“”。
4.比较加点词语的不同用法。
(1)之
辍耕之龚上()
怅恨久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楚人怜之()
(2)死
等死()
死国可乎()
(3)以
以激怒其众()
祭以尉首()
扶苏以数谏故()
(4)而
夺而杀尉()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挺剑而起”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导学演练
【走近文本•基础阅读】
一、导航•课前激趣
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诸侯割据、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扶危持倾”,课文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使我们由一斑见金豹。
二、感知•文本主旨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文章描写人物非常传神,性格鲜明,叙述语言对仗工整,辞藻华丽,文采飞扬,正义凛然,气势磅礴。战国末年,秦王要以五百里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又派唐雎出使秦国,经过激烈的口舌之战,秦王最终放弃了以五百里地交换安陵的计划。文章塑造的唐雎这一人物形象不畏强暴、蔑视强权,敢于与专制暴君抗争,充满了不屈精神与正义之气,使一切威逼利诱相形见绌。
三、积累•学有所得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唐雎( ) 2)韩傀( ) 3)免冠徒跣( )( )4)以头抢地( ) 5)彗星袭月( ) 6)天下缟素( )7)寡人谕矣( )
2.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 5)以头抢地尔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否,非若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