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水浒传》
- 资源简介:
约3640字。
名著导读《水浒传》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2、初步了解《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并明确本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3、把握全书总的行文思路及结构安排,从总体上把握全书。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3
课型推荐、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水浒传》里的故事家喻户晓,你大约已经看过以《水浒传》故事为题材的连环画、电视剧,也可能看过这部小说;但你有没有从头看到尾?有没有认真看?能记住多少故事?
学生就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回答。
学生活动:分组讲关于《水浒传》的故事,然后到班来讲,同时,注意评比出哪些同学讲得详细、精彩,既符合原著的内容,也能生动、传神。
二、阅读方法指要。
阅读这部名著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通读原著,注意其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要注意作者着力塑造的那些主要人物的形象。
2、《西游记》的主体部分以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为线索,头绪比较简单;《水浒传》的头绪比较复杂,人物也更多,名路好汉陆续向梁山集中。在阅读中要注意比较这两种结构文章的方式。
学生活动:指名简要说说《西游记》的全书大致情节、结构。
3、《水浒传》的许多故事充满了智慧,例如智取生辰纲、就策划得极其巧妙;又如三打祝家庄,一打、二打都不成功,后来总结教训,摸清敌情,采取恰当的对策,终于打下来了。在阅读中也应细细品味,力求有所收获。
学生活动:从智慧的角度,说说《水浒传》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故事。
三、提示自我阅读的目标要求。
1、学会读整本书,用浏览和略读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
2、用精读方法,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断,评价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品味作者的语言,了解元宋时期的口语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三、自读有关参考资料。
阅读P172至P177的《附录有关资料》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关于作者的情况。
2、《水浒传》的故事原形及发生年代。
3、北宋年间的社会现实,以及宋江发动农民起义的社会原因。
4、北宋社会现实的黑暗和腐朽在《水浒传》中的具体体现。
5、《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学生活动:自读《附录有关资料》部分,思考问题,并就疑难问题在小组内部组织讨论。
重点问题提示:
故事原形是,北宋末年宣和年间爆发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规模虽然不太大,但一度声势很盛,后来却接受了“招安”,也就是向官方投降,而宋江等人也最终被杀害。
《水浒传》是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农民起义的原因在这里得到了在这里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