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山东省高考语文预测题(十七)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290字。
17. 2013年山东省高考语文预测题(十七)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歆羡(xīn) 殷红(yān) 气氛(fēn) 贻人口实(yí)
B.泥淖(nào) 按捺(nài) 福祉(zhǐ) 天寒地坼(chè)
C.宽宥(yòu) 感喟(kuì) 恬静(tián) 一丘之貉(hè)
D.唁函(yàn) 拙笨(zhuō) 内疚(jiū) 为虎作伥(chānɡ)
一、答案:A(解析:B项,“捺”应读“nà”;C项,“貉”应读“hé”;D项,“疚”应读“ji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跳槽 邻界点 醍醐灌顶 树倒猢狲散
B.心扉 协奏曲 骨鲠在喉 时世造英雄
C.像素 副食品 不记前嫌 家书抵万金
D.饯行 热烘烘 先发制人 蚍蜉撼大树
2.答案:D(解析:A项,“邻”应为“临”;B项,“世”应为“势”;C项,“记”应为“计”。)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高的诗歌作品的。
(2)情况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 太主观。
(3)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天衣无缝, 。
A.品位 未免 无可非议 B.品位 不免 无可非议
C.品味 未免 无可厚非 D.品味 不免 无可厚非
3.A (“品味”是动词,仔细体会、玩味;“品位”是名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不免”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自然或必然导致某种情况出现,有不可控性之意,“未免”主要用来表示对某种情况的评价。“无可非议”指不值得指责,“无可厚非”指不值得过多指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借鉴同行业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本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脱离本企业的实际而生吞活剥,那就可能适得其反,付出惨重的代价。
B.近年来,我省煤炭企业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改造,产业创新能力欣欣向荣,使得煤炭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C.电视剧《借枪》中的熊阔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人物”,尽管身处社会底层,整日为生计发愁,但遇事却能通权达变。
D.贺国强书记告诫年轻干部的话可谓语重心长,既寄托着党和人民对年轻干部的殷切期望,也包含着国家对年轻干部的善意爱护。
4.B(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通权达变:为了应付当前的情势,不按照常规做事,而采取适合实际需要的灵活办法。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深意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于漪老师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她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而高超的授课艺术,为不少聆听过她讲课的师生所折服。
B.企业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C.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稳定的重大贡献。
D.“微博”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5.B(A项主客体颠倒,应该是“她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而高超的授课艺术,折服了不少聆听过她讲课的师生”;C项语序不当,“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位置应该颠倒;D项搭配不当,“加快”和“质量”不搭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所谓“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从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时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与人口红利相对应的概念是“刘易斯拐点”。这一概念是第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阿瑟•刘易斯在人口流动模型中首先提出来的。他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论文中,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式: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二是劳动力短缺阶段。经济学界把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交点称为“刘易斯拐点”。
“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往往是人口红利消失的前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口红利的消失就意味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