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京 四 中
编稿老师:刘羊羽 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 编:徐冬杰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1.下列红色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 )
A.寒暄(xuān) 间(jiān)或 胡诌(zhōu) 少不更(gēng)事 咄咄(duō)逼人
B.形骸(hái) 讪笑(shàn) 咀(jǔ)嚼 国子监(jiān) 呱呱(guā)坠地
C.讥诮(qiào) 歆(xīn)享 莞(wǎn)尔 惴惴(zhuì)不安 如法炮(páo)制
D.拓(tà)片 撮(cuō)合 凫(fú)水 翘(qiào)首以待 按捺(nà)不住
2.在下列各组中,字形正确的一组是( )
A.领衔 怔怔 船帮 沸反盈天
B.悚然 悲悯 褥暑 金榜提名
C.辖制 噩梦 烟霭 以逸代劳
D.踌躇 怨府 诡密 天方夜谭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B.《祝福》是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写于1924年。鲁迅还有两部短篇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
C.《一件小事》《社戏》《孔乙己》《故乡》均出自短篇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
D.孙犁是当代作家,他的小说《荷花淀》是“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品。此外孙犁还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E.沈从文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有“京派作家”之称,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边城》《长河》。他的小说和散文创造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牧歌意境。
F.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主要短篇小说有《变色龙》、《一个官员的死》、《苦恼》、《套中人》,戏剧有《樱桃园》。
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①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②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③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④这女人编着席。⑤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成了一大片。
第二段文字的语序已经打乱,①——⑤句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
A.④⑤①②③ B.②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② D.④⑤②①③
5.对上面两段文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语言简练、优美,不仅写了净美的环境,而且以环境的美衬托人物的美。
B.“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的劳动场面诗化了。
C.这两段景物描写展示了院内院外的基本特征:洁白、宁静,这与后文的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形成巨大的反差。
D、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让人心醉,这么美丽的家园,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是小说保家卫国情感的基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需从古今中外的作家里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一旦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心中必万分痛快,灵魂亦发生剧烈震撼,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于是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如受春风化雨之赐,终获学业大进之益。
这个主张阐发了读书活动中的一条基本规律。心理学和接受美学都认为,阅读活动可看成作者与读者双向交流的心灵对话,是阅读主体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一次精神探险。因此,当阅读主体面对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其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就如“电击”一般被唤醒,被激活了。当然,一个人面对一本书,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而产生灵魂上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或者说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的情形,一生难得一遇。这种情形多半发生在某些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身上。在其他人那里,则偏重于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
“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的情形因人而异,多数是部分得到更新,别开生面。至于气质和心灵完全吻合的情形,是绝不会有的。如果完全认同,则无异于泯灭自我的心智。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说,当他发现自己身上的英雄主义气质与当时名声在他之上的马雅可夫斯基相近时,他就抑制自己的英雄主义气质。帕氏的例子,值得深思,值得曾受惠或脱胎于某些外国作家且已声名远播的中国当代青年作家们反省。
6.第三段中说“如果完全认同,则无异于泯灭自我的心智”,其主要理由是( )
A.今人和古人、今人和今人,其灵魂气质是不可能相同的。
B.完全认同,失去“自我”,无新生命可言。
C.先贤和今贤只能启发和帮助读书人认识“自我”。
D.如果完全认同,读书与不读书就没有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