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3/13 20:00:18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330字。

  《草莓》教案
  一、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同时理清文章的思路。
  2、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晚熟的草莓,即题目;作者采用象征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学生体味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受,体悟珍视过往,正视现在的人生态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借助联想,通过观察事物、回忆生活细节,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时间流逝,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珍惜呵护它。
  教学重点:
  1、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运用联想由物及人、由物悟理的写作方法。
  2、 理解“草莓”在文章中的作用及意义。
  教学难点:
  1、 学生体悟本文所蕴涵的“变化”哲理和作者的人生感悟。
  2、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回忆,提高学生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教学法:
  质疑、讨论、引导、联想。
  二、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同学们入学报到、军训时夏末,而现在已经是秋季,请同学们回忆牙克石这两个季节的不同之处?
  同学们谈了自己对牙克石两个季节的不同感受,观察很细致。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的散文《草莓》,体会一下异国的夏秋风情。
  2、认识作者(学生阅读注释)
  3、 请同学们一起阅读1、3两段,然后提出问题:
  ① 在第一段和第三段中,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② 运用的手法?(对比)
  4、阅读第二段:第2段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点题)
  5、老师:作者因一颗草莓引起了对自然地观察,向我们描绘了在不经意中六月到九月的变化,如果我们是此时的作者,你会有何种感慨?我们是否与作者不谋而合呢?阅读课文的第4、5节,然后提出问题:
  ①作者首先想到了什么?怎么形容的?(青春/人生,如花似锦、韶华灿烂)
  ②作者在第四段下了什么结论?(大凡我们所禀赋的东西都认为是????????)
  ③作者后来坚持这个结论了吗?又有了什么真切的感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