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11 17:21: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北 京 四 中
编稿老师:袁伟丽   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编:徐冬杰
《谏太宗十思疏》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
  一、学习要点
  (一)背景介绍
  贞观之治,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纳谏;纵观贞观一朝,诤臣如云,而魏徵堪称第一人,秉性耿直,无所忌讳。魏徵跟随太宗十余年,先后陈谏二百多条,言辞恳切,颇中弊端,其文字大部分保留在《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书中。更为难得的是,他的有些言论奏疏并非为一事一时而发,而是高瞻远瞩,充分展示了他的政治见识。这篇《谏太宗十思疏》作于贞观十一年,当时,所谓“贞观之治”正处于颠峰时期,天下大治。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兴土木,四处巡游,劳民伤财。而魏徵却要居安思危,实在是很有战略眼光。他在这一年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徵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徵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在十个方面行为不及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二)关于魏徵
  1.作者简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省晋县西)人。谥号文贞。少孤贫,有大志。隋末因避战乱,曾—度出家为道士,后又还俗,参加李密反隋起义军,事败降唐。又为窦建德所俘。窦建德败亡,入唐任太子洗马(辅佐太子的侍从官)。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成为重要辅臣,历任谏议大夫、尚书右丞、秘书监、门下侍中等职。曾领导周、隋、陈、齐史的撰修工作。史成,晋升光禄大夫(掌议论、顾问之事),封郑国公。魏徵是唐初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为人耿直无私,以有胆识、敢直陈著称,曾先后上谏200余事,所言多被太宗采纳,常被诏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史以“诤臣”称之。

  2.魏徵的主张及撰述
  主张“无面从,退有后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反对“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纂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史称良史。文风祟尚质朴纯正,反对浮靡轻巧,视梁陈以来的宫体、骈俪类作品为“亡国之音。”
  他的谏议政论文,颇传名篇。《全唐文》存其文3卷,30多篇。《全唐诗》存其诗1卷,35首。《述怀》为其名作,此诗书写自己在隋唐之际投笔从戎的思想情怀,笔力雄健,洗尽铅华,气骨高古,沈德潜称“盛唐风格,发源于此”。

  3.魏徵之死
  贞观十六年(642),魏徵染病卧床,唐太宗亲自探望。魏徵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徵营构大屋。不久,魏徵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4.魏徵轶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