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市长》ppt19
- 资源简介:
共14张。有教案,约3140个字。
《陈毅市长》教学设计
执教:周文静班级:八(2)班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和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表现方法;
2、认识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学习剧作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理解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人课文。
陈毅,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关于他的事迹在许多电影、小说中都有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陈毅市长》(板书课题)也是展现陈毅崇高品格的作品,不过,课文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的文学样式——戏剧(板书)。
二、学生结合注解,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
1、关于戏剧:
戏剧是一种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剧作家为了演出而创作的剧本,我们称之为戏剧文学。
2、剧本的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人物、场景、情节高度集中。
舞台演出必然要受时空限制,因而,剧本的篇幅不宜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变换不宜频繁,它必须高度集中、紧凑,全部剧情必须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演出完毕。
(2)以尖锐的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展示人物性格,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剧本的情节结构上,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3)台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人物语言个性化、口语化、行动化。
人物的台词应该是高度个性化的,它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并且是人物个性在特定环境中的自然流露。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反映的历史背景、创作意图。
话剧《陈毅市长》,是当代剧作家沙叶新于1980年创作的一部优秀话剧。描写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高级将领、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在上海解放初期当上海市长期间的工作、生活和思想风貌。
沙叶新,一九三九年生于南京,回族。当代剧作家。1956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妙计》。次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61年大学毕业后进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学习,1963年秋分配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主要剧作有:《一分钱》(1966年)、《焦裕禄》(与人合作)、《约会》(1978年)、《假如我是真的》(与人合作,1979年)、《陈毅市长》(1980年《剧本》第五期)、《马克思“秘史”》等。《陈毅市长》获全国优秀话剧创作奖和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1978年起,开始搜集有关陈毅同志的生活素材,1979年写成十场话剧《陈毅市长》,1980年剧作上演、发表。
《陈毅市长》的开头第一场,是描写上海解放前夕,陈毅领导的第三野战军在江苏丹阳司令部所在地,召开干部会为解放进驻上海作准备。“冒险家的乐园”——上海,是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上海解放,我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是所接管的却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当时的上海,工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业人口剧增,又面临断粮、断煤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我进行海上封锁,敌机不时来偷袭轰炸,暗藏的国民党特务反动派进行破坏捣乱,社会秩序混乱、垃圾成山、社会垃圾(流氓阿飞、小偷、妓女)也多得怕人。帝国主义曾狂妄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在党的领导下,身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的陈毅,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帝国主义的预言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