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白杨礼赞》教案1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11 12:39: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白杨礼赞

扬州中学 李洁

(一)教学目的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文章的中心意思。
2.认识象征这一艺术手法,了解它与比喻的区别。
3.学习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领会文中排比句、反问句的作用,学会朗读。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 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1) 字音
(2) 在笔记本上解释下列词语:礼赞、黄绿错综、锤炼、主宰、垠、倦怠、
               力争上游、倔强、婆娑、不折不挠、鄙视
2. 自读《基础知识及运用》——“散文的一般常识”,了解散文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线索,体会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处。
板书课题、作者
一. 导入
《白杨礼赞》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茅盾先生写的抒情散文力作。(作者简介: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人。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怀念延安生活、歌颂党的英雄儿女的姐妹篇】。)大家都预习课文了吗?我想问问大家:课题中的“礼赞”一词是什么意思?(题解: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再请同学们看一看第2页的书下注释①,从注释中你可以了解到那些信息?(文章出处、写作时间、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歌颂延安的抗日军民)既然作者写此文是热烈歌颂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那为什么题目是“白杨礼赞”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朗读全文
教师范读第1、4、6、9小节(把作者热情礼赞白杨的句子、语段的感情读出来,以感染学生),学生散读、齐读第2、5、7小节,指名朗读第8小节。
三.正音
四.课文分析
1. 全文有哪些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请同学们再迅速将课文默读一遍,用笔在书上划出来。(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明确〗第1、4、6、8、9小节
2. 在这五个直接抒发赞美感情的小节中,有一个词组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是哪一个词组?(“不平凡” )对白杨树“不平凡”的赞美贯穿全文始终,所以我们可以给这个词组一个特定的称谓——(学生回答)线索。
〖明确〗“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这篇抒情散文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的?(若学生一时不能领会课文第2小节对西北高原的描写与白杨树的联系,可先从直接写白杨树的语段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