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ppt3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选修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 资源大小: 4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2/26 20:32:3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22张,本套教学资源的学案与课件的设计注重有机配合,注重实用,不图华丽、不急功近利,教学理念先进、科学。它始终贯彻“问题导学,有疑再教,练习巩固”的教学理念,以努力培养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质疑、自己表述、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为宗旨,重点教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试图实现既能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又为学生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目的,达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双赢。

  墙上的斑点》导学案(匹配PPT)
  杨盛林
  学习目标
  1、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2、体会作者在意识流动中所蕴涵的对生命、现实、文学以及体制与观念的深沉思考。
  3、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
  重点难点
  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首先的难重点,尤其是其中流露出的思想内容;课文基本结构的理解和把握是又一个难点。
  所需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可放ppt或自查资料)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年出生在伦敦一个文学世家,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著名的批评家、传记家和出版家,家族成员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在这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受浓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自然形成她高贵的气质。快乐过后,接踵而至的是一连串的打击,从1895年起她最亲近的人相继死亡,这使她经历了多次不同的程度精神崩溃。精神病症折磨了她一生。
  1941年3月,由于对刚完成的小说《幕间》不满意,又因为“二战”战火已燃烧到英国,更由于她确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将复发,便留下一纸绝命书投河自尽。
  二、相关知识(ppt)
  意识流小说,“意识流”一词是小说家亨利•詹姆士的兄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指人的思想或感觉的持续流动。后来文学评论者借用该词形容现代小说中模仿这一过程的创作流派。代表作家除弗吉尼亚•伍尔夫外,还有詹姆斯•乔伊斯和多罗西•理查逊等。意识流小说是唯我论在文学上的体现,其哲学信条是除了自我存在之外,其他任何东西都是虚的。这一信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想像的途径,借助这一途径,我们可以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哪怕是虚构的),以此摆脱以往那令人心虚的假设。
  三、感知课文
  (一)初读全文,积累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编纂(    )  古冢(    )  都铎(    )  鳍翅 (    ) 怂恿(    )
  【答案】zuàn   zhǒng   duó   qí   sǒngyǒng
  (二)问题导学
  1、在课文中,“墙上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代表着现实世界。具体地说,主人公对于斑点的联想和猜测共有六次,请你浏览课文后找出来划上线,然后概括地写在下面。
  【答案】(1)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作者想起了冬天炉子里的火,想到了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想到了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
  (2)看到斑点好像是一枚钉子留下 的痕迹,就想到了挂在钉子上的一定是一幅贵妇人的小肖像画,想到这所房子以前的房主,想到了铁路旁郊外的别墅。
  (3)看着斑点太大太圆,不像钉子,于是就想到了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想到了遗失的东西,想到了生活飞快的速度,想到了来世。
  (4)觉得斑点很可能是一个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或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就想起了特洛伊城、莎士比亚,想起了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想起了伦敦的星期日,还有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5)看到斑点是凸出在墙上的 圆形就想到了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以及学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