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时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2/16 19:48:2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090个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时教案
  zzggcc197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作者采用驳论和立论相结合驳斥错误观点的方法。揣摩语言,体味鲁迅杂文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意味、感情色彩鲜明的语言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解驳论文的思维流程,深层探讨课文的意蕴,体会这篇驳论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其次应组织学生揣摩语言,体味鲁迅杂文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和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所表现的鲁迅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精辟含蓄的语言特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驳论方法。
  (突破方法:给学生补充作者写此文时的相关资料,创设学习的氛围,拉进课文、作者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采用涵咏诵读法、品味鉴赏法、讨论探究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巧妙设疑,精心点拨,引导学生用心感知,深入体验,反复品味,深入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的心得和评价。理解关键词句时,可引导小组结合课下注释展开讨论探究,化难为易,突破难点,同时也培养学生合作、整合信息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学方法:赏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等。
  学习方法:诵读法、品读法、小组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
  1.认真分析学情,根据单元学习目标、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对驳论文知识的掌握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搜集有关“自信力”及鲁迅杂文的书籍、网站,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驳论文的浓厚兴趣。
  3.对课堂充分预设,积极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学生的准备:
  1.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解决。
  2.结合历史知识回忆并搜集“九•一八事变”材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3.结合鲁迅的其它作品,感受鲁迅的精神境界,对这一“伟大的战士”有感性认识。
  4.搜集古今具有自信力的人物及事迹并作简要整理,准备课堂发言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伴随背景音乐《走进新时代》,多媒体播放“新中国喜迎60华诞”阅兵式、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庆祝活动、08奥运会开幕式、“神州七号”升空等反映祖国自信、自强的画面,教师的解说词也同时进行)同学们,请把我们的目光投向大屏幕。看,今天的祖国正像一条巨龙腾飞在世界的东方。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8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他,就是鲁迅!今天,我们就跟他一起来探讨“中国人有没有自信力”这个问题。(亮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