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有23道题,约9100个字。
顺义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和作文纸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纸和作文纸。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该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襁褓(qiánɡ bǎo)静谧(mì)胆怯(què) 心无旁骛(wù)
B.恣(zì)睢(suī)解剖(pōu)拮据(jū)忍俊不禁(jìn)
C.褴褛(lán lǚ)计较(jiào)阴晦(huì)锲而不舍(qiè)
D.尴尬(ɡān ɡà)倾斜(qǐnɡ)干涸(hé)前仆后继(p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隔漠妖娆星宿面面相觑B.辨别纯粹暗哑根深蒂固
C.狡黠脊梁亵渎廓然无累D.忐忑深邃造诣记忆尤新
3.下列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工程师吹毛求疵,工作非常严谨,机械上出现的任何小问题都不会放过。
B.欧阳修恃才放旷,被贬之下还心系百姓,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声。
C.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树林里玩,看到一个马蜂窝,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想了很多办法,把它捅掉了。
D.中国今后几年的发展,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几天的阳光在树的枝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①,确实需要一次洗礼。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我怀想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②,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软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簇生油绿的枝叶开出红色的花。现在,雨却迟疑着。
A.①被尘土掩埋得有些憔悴了②从山谷传出山谷
B.①把万物照得些憔悴了②从山谷传出山谷
C.①把万物照得些憔悴了②从山谷返响到山谷
D.①被尘土掩埋得有些憔悴了②从山谷返响到山谷
5.在下面语段横线处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去观察一片叶子,有些人喜欢用肉眼去看木头的年轮。①
真正去认识一棵树,②必须从枝叶到根本,从过往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要注意到。同样,当我们正视生命时③只从细微末节着眼,④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侮蔑。
A.①即使②也③若是④便B.①然而②却③如果④便
C.①但是②也③若是④就D.①即使②却③如果④就
6.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
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办事之际。
B.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
C.“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D.《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二、填空(8分)
7.默写(5分)
①,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②,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
8.名著阅读(3分)
他虽嫉恶如仇,却从没有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
以上选文出自名著《①》。文中的“他”是②,请你简要地写出原著中有关他的另一件事情: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