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导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5000个字。
02《雨说》导学案
设计:老骥伏枥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学习难点】
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进一步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学做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人。
【自主预习案】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pŭ )禁锢(gù )留滞(zhì )喑哑(yīn yă)
蓑衣(suō )斗笠(lì )襁褓(qiăng băo )润如油膏(gāo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寒浅:____ ___②留滞:___ ____
③喑哑:___ _____④襁褓:___ _____
⑤忍冬:_____ ___⑥洗礼:____ ____
3、填空:
①第一样事儿,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________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________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________了翅膀啊。
②雨来了,使田圃________,牧场________,池塘________,溪水________。
③当雨未来时,田圃是________,牧场是________,鱼塘是________,小溪是________。
4、了解作者郑愁予以及写作背景。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1979年写成的,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5、标题为“雨说”,那么,雨说了些什么呢?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万物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6、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课内探究案】
一、 情境导入,目标明确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雨。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