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导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4510个字。
15.《说屏》导学案
设计:老骥伏枥
【学习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学习难点】
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自主预习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韶光()伧俗()休憩()相称()锦屏()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无益地耗费劳力。______________
(2).创作出来的物体形象。___________
(3).恰当,恰如其分。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___________
3、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________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木屏、竹屏等。
A.美丽B.秀丽C.美观D.华丽
(2).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_____,色彩又觉伧俗。
A.精巧B.轻便C.轻巧D.精密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
(2)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
(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
5、积累两句有关屏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学作介绍,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以就此导人,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入。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读文感知
1、教师配古筝乐曲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学生听读并思考。(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1).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2).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3).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二)研读赏析
3、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1).引用《秋夕》诗句有何作用?(2).《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_______________,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3).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