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导学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15 17:10: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80个字。

  学科初三语文19《范进中举》第一课时091301
  编制初审二审终审
  班别: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情节。
  2、理解对比手法及作用。
  前置性学习(通读课文后,认真完成下列问题)
  相关链接: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逝,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洪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世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一、走近作家作品。
  1、课文的作者是,是(朝代)家。文章体裁是,节选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指读书人这个阶层;外史:是记载那些没有写入“正史”的不堪称道的轶事的。贯穿全书的主题是揭露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2、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
  二、学习文中的生字难词
  1、注音
  星宿(xiù)斋公(zhāi)醉醺醺(xūn)癞蛤蟆(lài há ma)
  阎王(yán  )紧攥(zuàn)带挈(qiè )腆(tiǎn)
  啐(cuì)嗑(hé)讳(huì)兀(wù)
  绾(wǎn)轩敞(chǎng)瘟(wēn)桑梓(zǐ)
  2、释义
  带挈:局不过:
  唯唯连声:体统:见教:
  舍与:央:小心:
  兀自:桑梓:轩敞:
  【初读感知】整体感知课文。
  1、划分情节结构。提示:可按中举前→中举后分两部分
  2、完成下面两个表格,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表一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对他的态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