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格塑造人格,以灵魂影响灵魂
——浅谈教师心理品质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江苏宿迁中学高中语文组 董良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而更重要的角色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心灵世界的开拓者。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才能,而且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所以教师自身的心理教育,无论是对教师自我心理品质的提高,还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拓展现代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心理品质的含义
所谓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心理品质是后天形成的,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概括而形成和发展的。
人的实践活动必然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而人的心理活动的品质又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例如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观察,有的敏锐细致,有的粗糙肤浅;对问题的思考,有的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有的因抓不住关键而一筹莫展。可见人的心理品质有明显的差异。
二、教师的心理品质
教师作为培养人的专业人员,由于所处地位和职业的特殊性,则要求教师应具备与其他人群不同的心理品质。如:教师要善于体察学生的心理世界与内心变化;应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妥善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等。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以自己的一切品质的总和来接触学生和影响学生的,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培养发展自己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心理品质。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教师的情感品质
教师高尚的情感品质,不仅推动教师积极工作,使教师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创造和成就,而且对学生起着直接的感染作用,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
1、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情感品质的重要内容。一个优秀教师的情感品质,首先表现在他对教育工作的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学生的热爱及关心上。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热爱学生,可以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塑造其美好的心灵;热爱学生,可以顺利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十几年来,我把全部精力和情感都溶化在课堂上,溶化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几乎每天都找几个学生聊天,学生们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我耐心地倾听并解答学生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和困惑,从没有厌烦过。学生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真诚的爱,并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他们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们乐于向我谈论自己的困惑,把自己心中的小秘密讲给我听,乐于接受我的指导和劝告。学生领悟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对教师的教导和要求产生了积极的反应。可见,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的成长与教育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教师的情感可以使学生形成对教师的良好的态度定势。所谓定势就是指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它影响或决定着相关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也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
定势现象存在于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如果教师把热爱学生的这种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就能被学生理解,学生便会萌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共鸣感和依赖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良好的定势。这时学生不再把教师看成是严厉的管教者,而愿意聆听教师的教诲,乐于向教师倾吐心声并接受教师的教育。所以要教育学生,必须使学生喜欢你,而要使学生喜欢你,教师就必须热爱学生。热爱学生的本身,就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3、教师的爱可以使教师本身产生对学生的良好的期待。教师在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会对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有所推测,这被称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待,学生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结果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教师期待的效果也称为教室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良好期待,是学生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重要外因。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教师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