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2/31 15:38: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1180字。

  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3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题前,务必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涂改液和胶带。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晚清、民国,还是在新中国,都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其直接原因是他们在近现代的社会变革中做出了贡献,更深一层的原因则是他们掌握了现代的知识和本领,这又一次应验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从一定意义上讲,知识不仅决定着个人或者群体的成败,也深层地影响了民族和国家的走向。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的制约下,中国人民面临着知识的全面更新。在引进西学的同时,艰难地改进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方法,以便开凿新的知识源流和建造新的知识系统。其牵动全局的举措就是教育改革。在废除科举制度的进程中创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式学堂,逐步确立了大学、中学、小学的三级学制,年轻一代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为了原原本本地去汲取欧美和日本的现代知识,亲身感受那里的社会文化,尤其为了培养高级人才,也同时启动了花费巨大的留学教育,而且人数越来越多,步伐越来越大。留学生因之慢慢变成新型知识群体中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特殊阶层,举足轻重。之所以如此,和留学生亦中亦西、亦土亦洋,或曰学贯中西的文化构成有密切的关系。留学生的这种文化身份决定了他们在选择西方文化时已经有了一个前提意义的中国文化,所以他们只能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去融合中西,而不能从根本上去抛弃母体文化而另起炉灶。即使是非常“西化”的中国留学生,像容闳那样一度都讲不好中文,像胡适、陈序经那样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他们身上的中国元素仍然处处可见,他们的基本思维和行为方式也抹不掉中国特色。留学生的“洋化”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洋化,中国文化的根是不可能彻底“化”掉的。
  但是,也不可否认,留学生毕竟受过欧风美雨的洗礼,即使是到日本留学,也主要是学习日本化了的西学,西学或者说西方文化对中国留学生方方面面的熏陶也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具体到每个留学生所接纳的西方文化程度不同,但在他们身上都可以或多或少寻到西方文化的因子。即使像对西方文化持激烈批判态度的吴宓,他在哈佛大学留学时也不自觉地受到了美国文化的熏陶,其在主持清华国学院时所表现出来的管理理念和文化追求,西方文化的成分并不算少;被学界定为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新儒学当中的那些留学生,像冯友兰、汤用彤这些人,在留学时学到的西方现代知识和研究方法,长久地作用在他们的学术研究中。
  中国留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虽然基本是中国式的西学,但毕竟还是凝结着西学的元素。留学生是西学和中学交融、新生的文化产儿。他们的知识结构从总的倾向上讲,是中西相间、土洋结合。留学生中西兼通,成了推进社会文化更新的佼佼者。
  ( 节选自《李喜所中国留学史稿•自序》  )
  1.关于 “中国留学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留学生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是新型知识群体中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特殊阶层,有着            第1页
  举足轻重的作用。
  B.中国留学生在选择西方文化时,已经有了一个前提意义的中国文化,其基本的思维方式也具有中国特色。
  C.中国留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中西相间、土洋结合,他们成了推进社会文化更新的佼佼者。
  D.每个中国留学生所接纳的西方文化的程度不同,其中现代新儒家留学生,固执地对西方文化持激烈的批判态度。
  2.根据原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在引进西学的同时,中国最大的举措就是教育改革,在废除科举制度的同时,派学生到欧美去留学。
  B.容闳曾一度讲不好中文,胡适也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他们既是非常“西化”的中国人,也体现了留学生的“洋化”。
  D.像冯友兰、汤用彤这些有中国文化底蕴,又有广博的西学素养的人才,他们的学术研究时间不是很长。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留学生掌握了现代的知识和本领,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向前发展,可见,知识改变命运,深层次地影响了民族和国家的走向。
  B.中国之所以启动花费巨大的留学教育,是为了汲取外国的现代知识,培养高级人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
  C.留学生毕竟受过欧风美雨的洗礼,到日本留学也主要是学习日本化了的西学,因此,除极少数之外,中国留学生大多受西方文化熏陶。
  D.本文阐述了中国留学生留学的原因、特点、意义等,显然,对我们了解中国教育的留学史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