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教学设计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2/21 20:42:2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3770字。

  《旅夜书怀》教学设计
  秦颖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旅夜书怀》是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这个单元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涉及了先秦、魏晋、唐这几个诗歌繁荣时期的代表性诗作。单元教学目标是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旅夜书怀》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写作于杜甫从成都到夔州的途中,抒写了诗人暮年漂泊的情怀,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悲壮的艺术风格,是杜甫律诗的力作。
  学习这首诗,要把握在雄浑景象中流露诗人孤寂之情的写法,并联系时代背景,通过意象想象、问题探讨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象意境,品味作品中人物的心理,进而掌握诗歌的情感变化,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想象是理解这首诗歌的关键,通过想象感受秋江广阔的图景和抒情主人公孤苦的形象,从而深切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
  职校一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该诗之前接触了陶渊明、李白等诗人的诗作,已经积累了一些分析诗歌的方法;并且之前初中的学习积累和课前充分预习,对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创作背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探究,鉴赏诗歌。就本诗的情感而言,学生由于人生阅历不够,未必能准确领会,可以通过引导、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当时的境况,进而体会诗人暮年漂泊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品读诗歌的语言,分析诗中的意象特征,体味诗人的情感
  2、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欣赏写景诗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体味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细节质疑法。
  五、设计思路
  职校新教材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努力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让学生切身感受该诗的情感和艺术特色,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