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导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2/10 15:12:1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490字。

  《包身工》导学案 (教师用案)
  学习目标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把握文本内容,提高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激情投入,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残酷罪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第一课时
  (一)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浙江杭县人,现代剧作家、电影艺术家。曾经留学日 本,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解放后曾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本, 并把小说《林家铺子》、《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二、了解背景
  《包身工》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El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太量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就是包身工产生的时代背景。
  三、文体知识
  本文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在我国兴起于五四运动以后,是散文的一类,是文艺性的通讯、特写、速写的总称。因为它是“报告”,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因此具有 真实性 ;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 典型性 ,并允许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因此具有 文学性 。它的特点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
  报告文学更真实,更有震撼力,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更能引起人们 “灵魂的震动”,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四、整体感知
  1.课文是从哪几个场景来描绘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的?它们反映了包身工怎样的生活状态?
  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黄昏收工。这四个场景从生活条件恶劣、劳动条件恶劣两方面形象地反映出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
  2.《包身工》作于1935年,75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仍能感到深深的震撼。文章为什么会具有如此的震撼力?说说自己的看法。
  (1)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生动的描写,深沉的抒情,到位的说明、议论等;(2)作者表现出来的直面社会黑暗、毫不畏惧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二)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细心才对,思考才会。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蠕动( rú )   呵欠( hē )   拎(līn )裤子 睡眼惺忪(x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