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对联、对对联ppt
- 资源简介:
25张,1670字。
《识对联、对对联》教学课例
湖南省宁乡县第四高级中学 胡健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
2、欣赏一些古今妙联。
3、能够仿写对联。
(二)能力目标
1、能够仿写对联
2、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通过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
2、能够仿写对联。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拟写对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缀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 楹联作家白启寰
(二)、名联赏析(感性知识储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清代左宗棠作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
——何叔衡题船山学社
1934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陈寅恪出的对联题:
上联: 孙行者 下联:
(三)、总结对联的特点: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3、位置相同,词性相同
4、平仄相对,音调相谐 5、对联张贴,仄起平收
仄起平收
对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而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求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用平声。如:
上联:春晖盈大地 平平平仄仄
下联:正气满乾坤 仄仄仄平平
现场出示五副写好的对联让学生区分上下联。
有志肝胆壮
无私天地宽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人梯巧搭登攀路
心血勤浇栋梁材
岁月峥嵘须奋斗
年华潇洒莫蹉跎
无情岁月增中减
有味诗书苦后甜
(四)小活动:同桌试对
春兰——
落日——
去伪——
花好——
书山——
绿水——
海角——
月转——
细雨——
天文——
柳暗——
虎啸——
水底月 ——
水帘洞 ——
刀子嘴 ——
蚕吐丝——
辞旧岁 ——
蜂采蜜 ——
情深似海——
山清水秀——
望梅止渴 ——
行千里路 ——
改邪归正——
忠言逆耳――
见风使舵――
流芳百世――
狗仗人势――
雪中送炭――
福如东海阔——
冬去山清水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