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45
- 资源简介:
约3970个字。
《散步》
散步教案
一、导入
首先,老师问同学们一个小问题:同学们有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的吗?那和父母散步时有什么感受呢?是否有那么一次散步,曾触动过你的心弦?或是留在了你记忆的某个角落里?好,我们让同学起来分享一下。(2分钟)
很好,看来同学们都会去用心感受生活。老师也要跟同学分享跟母亲的“散步”。(真实分享,此处省略)这是同学和老师的散步之旅,那么,作家和家人的一场散步又会让他产生怎样的感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怀戚先生的经典叙事散文《散步》。
板书散步莫怀戚
二、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听的时候注意课文中个别字词的读音。另外,还要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课文:首段、尾段
2、刚才同学都听得很投入,下面我们先扫清字音字形的障碍。同学们给这几个字标一下拼音,然后跟老师一起读。
嫩芽(nèn) 霎(shà)时拆(chāi)散熬(áo)过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
3、好,下面所有同学合上课本,老师提问几个问题,同学快速抢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后来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感到很为难,我决定顺从母亲委屈儿子,母亲却改变主意照顾孙儿的感受,决定走小路,途中遇到了一处走不过去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好,同学们概括的既精炼又准确。语言组织能力很强。那么,从这件事情中,你们觉得这一家人是怎样的一家人呢?讨论一下,告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