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教案10
- 资源简介:
约3020字。
教学课题:
说“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重点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德育目标]
以屏为媒介,培养学生体会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引用古诗词的诗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屏”
朗诵:唐代诗人李商隐《嫦娥》有“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北宋词人晏殊《浣溪沙》写到“寒雪寂寥初散后,春风悠扬欲来时,小屏闲放画帘垂。”
(这两首作品中,我们看到一件器物——屏。还记不记得咱们在一篇文言文中曾经读到过屏。我们在哪课提到它?《口技》中有几句,“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在口技表演中,屏起什么作用?/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屏吗?有的人在医院里见过,在饭店里见过,在茶楼里见过。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几副屏的图片(多媒体展示)。这些屏有什么特点?
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这种中国的古老家具已存在了几千年历史,它由单纯的家具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也留下了它各种优美的身影。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究竟有何功能?又有怎样独特的魅力,千年来时时牵动人们的情思?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跟随著名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聚焦屏风,走近屏风,学习《说“屏”》, 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的范畴。)
二、自由诵读了解“屏”
1.配乐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一些需积累的词语以及具有美感的语句。
(提示:标自然段;积累字词;美感语句)
如多音字:板书
屏风(píng) 寒伧(chen) 忒看得()
屏除(bǐng) 伧俗(cāng) 差忒()
2.(** 学习说明文首先要了解说明对象,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a.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聚焦重点信息,用笔做上记号)明确:
a.“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提示: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遮挡视线;分隔空间;艺术点缀;挡风防寒。
◆屏风的种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板书三个方面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增加印象.多媒体展示)
(** 我们揭开屏风的第一层面纱了解了一些专业的知识,同学们再细细琢磨琢磨,这位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的现代第一人,又是知名画家和散文家的陈从周先生,仅仅只是想让我们获得一点儿对屏理性的认识吗?他为什么要写屏呢?对屏的感情是怎样?你从文中能看的出来吗?比比看谁找的快!)
三、深情美读说说“屏”
1、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候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 陈先生不但对屏风研究颇深,笔下流淌出款款深情,而且毕生与传统文化打交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语言有何特点?对,古典,诗意!从何而来?)明确:从古典诗词中来
2、引用了哪些诗文,想一想这些诗文的意思,在文中有何作用?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