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导学案1
- 资源简介:
约3800字。
《丑小鸭》导学案
【课标要求】
1.认识了解童话的特征。
2.养成默读的习惯,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复述故事情节,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获得思想启迪,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徒生及其作品,自读课文,扎实掌握“丑陋、讪笑、嫉妒、来势汹汹”等重点字词。
2.通过鉴赏、品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全力以赴,激情投入,培养在逆境中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的精神。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根据预习案自读课文,了解丑小鸭的遭遇,复述课文大意。
2.20分钟预习课文,在文中勾画重点字词、品味关键语句,做好赏析批注。
3. B、C层同学熟读课文,完成基本部分,在此基础上A层同学再完成拓展延伸。
4.将预习中发现的疑难在书上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课前预习】
一、了解相关知识与背景
1.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祖母曾行乞街头,父为鞋匠,母帮人洗衣。因父早逝,十三岁即出外谋生。当过商店学徒、剧院杂役。1827年开始文学创作,写有诗歌、戏剧、小说、游记等各类体裁作品,以童话创作成就最大。共160余篇。《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这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写于1844年。作者在“丑小鸭”这一形象中融入了深刻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是它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安徒生一生境遇坎坷。他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学校教育。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有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和排挤。可他毫不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正是由于这种真切的生活体验,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这正应验了作者本人的话:“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3.文体知识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童话往往拟人化的手法将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玩具等物都赋于生命,是它们人格化,通过叙写它们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看准字形,积累生字词。
1.请给加线的字注音
丑陋(lòu ) 讪笑( shàn ) 嫉妒(jí dù ) 弥漫(mí )
沼泽( zhǎo ) 铰链( jiǎo ) 篱笆(lí ba )木屐(jī )
绅士(shēn ) 冰雹( báo ) 沮丧(jǔ sàng)飕飕(sōu )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