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一中2005年高考语文摸拟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wps
  • 资源大小: 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28 18:2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05年雷州一中高三摸拟测试(二)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8 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腈纶    粳米    菁华    泾渭分明    数茎华发
B、跂望    契合    修葺    讫今为止    锲而不舍
C、拎包    窗棂    聆听    高屋建瓴    棱角分明
D、荟萃    秽闻    讳言    脍灸人口    风雨如晦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与日俱增,全国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B、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得了成功。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期间,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D、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国庆期间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B、丁绍光在荣誉面前头脑是清醒的,总忘不了黄宪虹先生说的:“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联句,这句话激励他发奋地用功,继续努力去创作。
C、他伸出右手说:“认识你很高兴。”我也很大方地伸出手:“我也同样。”接着他问我叫什么名字?从什么地方来?什么时候到北京的?在什么学校读书等等问题。
D、中国政府正动用所有调控机制来支持东北的发展。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一点,大众、宝马、丰田和马自达这几家汽车巨头给那里注入了大量资金,引来了数十家配件供应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整个广播影视系统目前正在通过“建设工程”“净化工程”“防护工程”和“监察工程”,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优秀广播影视节目。
B、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找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C、科学探究与中小学生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校、家庭和社会也正努力为青少年参与科学探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D、连许振超这样的杰出人才都产生不会被合资公司聘用的顾虑,是不是说明一直被我们普遍遵循的所谓用人标准有没有进一步检讨的必要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2分,每小题3分)
病毒——看不见的敌人
就在一个世纪前,科学家们还相信传播疾病的微生物是细菌。但人们很快发现,这并非答案的全部。荷兰植物学家马蒂纳斯·拜耶林克发现,从染病植物中提取的汁液在被过滤所有已知细菌后仍能使健康的烟草植株染病。1898年,拜耶林克宣布他的解释:存在一种他称之为“contagium vivumf1uidum”(后来这一名称逐渐演化成“virus”,源自拉丁语的“病毒”)的新的、看不见的物质。但没有几个科学家相信病毒的存在,因为没有人能看到这种物质。直到拜耶林克去世后的1931年,人们才明白:因为病毒的体积太小,所以用普通的显微镜无法看到。1939年,人们终于看见了体积一般只有细菌百分之一大小的病毒。20世纪50年代,当DNA和RNA在复制生命的基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被发现后不久,病毒引起疾病的秘密被揭示出来。
一个健康细胞的细胞核中携带着遗传物质--基因,病毒攻击的目标正是这些基因。病毒将自己的DNA注入细胞基因中,使它们复制更多的病毒。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非常复杂。但一旦这些新制造出来的病毒离开宿主,它们就需要与时间赛跑。它们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宿主,否则就会灭绝。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离开宿主不能独立生存,这使得它们大多数非常脆弱:即使是引起艾滋病的HIV病毒,在空气中经过数小时后就会失去活力。基本上所有的病毒都可以用家用的漂白剂杀灭。
病毒在人体内遇到的最大敌人是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即白细胞)在人体内不断巡视,并随时消灭入侵物质。它们在发现了含有病毒的细胞时便会将这些细胞杀死,因此人即使是染上了像霍乱、登革热这样的疾病,大多数也能痊愈。
免疫系统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对付病毒过程中取得的最大胜利。在遭遇病毒的大规模袭击前,有意给人体注入小剂量的病毒(接种)或是病毒的蛋白壳体(注射疫苗)可使人体免疫系统为病毒的大规模袭击做好准备。这种方法已经挽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并最终于1980年在全球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首次消灭一种病毒性疾病。
但人类与病毒的斗争远未结束。病毒的遗传结构简单,这便意味着它们能迅速变异。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通过不断改变蛋白壳体,使人类的免疫系统每次都需要对它们进行重新确认,它们从而赢得了时间得以在人群中传播。正是这种变色龙似的天性使得人类消灭普通感冒病毒的努力一直不能成功。
一些病毒还进化出一种特殊能力,它们在侵入细胞时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因此它们能悄悄地不为宿主所知地传播。HIV病毒便是这样一种病毒。
一些病毒通过侵入新的物种而得以大量繁殖。流感病毒便与禽类和猪身上的病毒有关。而艾滋病被认为是狩猎引起的,因为HIV病毒被认为是生活在非洲中西部的黑猩猩所携带的SIV—CPZ病毒的一种变体。非典病毒与果子狸身上的冠状病毒有关。
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病毒的体积一般只有细菌的百分之一,因其体积太小,用显微镜无法看到而被称为“看不见的敌人”。
B、病毒是人类已知能传播疾病的微生物之一,它最初是荷兰植物学家马蒂纳斯·拜耶林克在实验中看到并提出的。
C、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它们大多数非常脆弱。病毒要感染宿主就必须成功附着到宿主细胞上,否则就会灭绝。
D、病毒虽然细小,但结构非常复杂,病毒引起疾病的秘密也只是在人类发现DNA和RNA在复制生命的基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后才被揭示出来的。
6、下列对病毒引发疾病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毒感染宿主是通过攻击健康细胞的细胞核中携带着的遗传物质,使被攻击的健康细胞被迫复制病毒。
B、病毒在成功附着到宿主细胞上时,便将其基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中,该基因物质能使被攻击的宿主细胞复制更多的病毒。
C、病毒侵入细胞后,新制造出来的病毒一旦离开宿主,它们很快就找到新的宿主,复制更多的病毒。
D、被病毒攻击的宿主细胞被迫复制病毒,然后这些新制造出来的病毒感染新的宿主细胞,这一过程不断重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