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第三轮仿真模拟试题
语 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盱衡 胥吏 戊戌变法 嘘唏不已
B.菊坛 柑橘 局促不安 虚伪谲诈
C.陨落 吮吸 繁简允当 殒身不恤
D.伦常 年轮 满腹经纶 羽扇纶巾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他的报告对农村民主建设的现状独书新见,赢得与会代表的赞同。
B.盐商孙富用卑鄙奸诈的手段摧毁了李甲对杜十娘的爱情。
C.随着两岸交流日频,来往渐绸,此乡与彼乡的界限也日渐模糊。
D.待养年迈的父母,是每一个做儿女的人不容推辞的义务。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然则,冷静须与同情相辅相成,方不偏失入冷漠。《史记》一书恒常感人之处,正在于字里行间每每有司马迁个人的生命感思涌动,它绝不只是一堆死寂刻板的文字而已! ,我则又逐渐领悟, 写学术论文, 不能完全抹煞情感; 冷静与同情之间的敛放不逾矩,又委实是此类文章的高层次目标了。
A. 因此 至于 其实 即使
B. 而且 所以 仍然 其实
C. 近来 即使 仍然 至于
D. 所以 近来 因此 而且
4.依据下面一段话的文意,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此疑似之间,
。浓厚者,取精多而糟粕去之谓也;若徒贪肥腻,不如专食猪油矣。清鲜者,真味出而俗尘无之谓也;若徒贪淡薄,则不如饮水矣。(袁枚《随园食单》)
A. 乾坤倒置,虚实错位
B.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C. 鱼目混珠,滥竽充数
D.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5.下列关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比较,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曹” 和“三苏”在当时都是以诗文见长的文坛领袖,各领风骚,形成多元的创作风格。
B.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与苏洵《六国论》中“六国破灭,弊在赂秦”,都是借古讽今。
C.“三曹”诗歌的形式,包括四言诗、乐府诗以及近体诗;“三苏”所创作的诗歌形式,则包括五、七言古体诗和近体诗。
D.“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彰显曹氏、苏氏兄弟情谊之深浅有别,前者不睦而后者相知相惜。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工业经济海外联谊会的第一批团体会员有上百家、海内外理事近百人,已成为本市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群众社团。
B.重新设定程序以后,打印速度不仅提高了将近一倍,而且清晰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C.适度的自我批评,实际上是把心理之船停泊在一个平静的“码头”,而超越个人实际的高目标,则容易造成心理的失衡。
D.各国推行的新法规为投资者提供了法律武器,投资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对付那些行为不端的公司,保障及提高他们的长远利益和投资风险。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中国的“两河文明”
中国的“两河”,即黄河与长江,比原来常说的西亚两河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要长大得多。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明大河,黄河、长江有着极其丰富的人文资源,只是水性及两岸的人文各不相同,历史关系也更复杂。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相距不远,地理、气候条件基本相同,水性相差不大。历史上两河之间有古老的文明发祥,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