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让人物“立”起来》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3990字。
《聚焦,让人物“立”起来》课堂实录
临淄区高阳中学周长会
师:今天这节作文课,我们要来共同解决一个难题:如何来写活一个人。同学们,我们昨晚印发的张荣鑫同学的文章《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都读过了吧?(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嗯”)好,下面,让几个同学起来谈一下自己的阅读初体验。
生一: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冬日的早晨,一个盲童带给作者的久违的感动。
生二:盲童的天真无邪让冬天不再寒冷。
生三:当我读到最后,发现盲童的母亲也是个盲人的时候,我的心颤了一下。
师:嗯,同学们的发言很有见解,看来我们同学们的预习效果还是挺不错。其实,我们的思考还可以再深入的。这篇文章三易其稿才最终呈现现在的面貌,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张荣鑫同学的原作?
(生点头,齐声说,想)
师:(多媒体出示张荣鑫《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初稿,几分钟后)让我们对初稿和定稿作一个对比阅读,或许同学们能够有一些新的发现。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陷入沉思,两分钟后,陆续有同学交头接耳,教室渐渐热闹起来,教师四处巡视,不时参与到小组交流中去)
师:同学们先停一停,有些同学反映不知道从那些角度比较,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是不是?(一些同学表示赞同)这样吧,我给同学们两个小话题,你们小组可以选择一个进行交流。(多媒体出示:1、“定稿”对“原稿”的对话作了哪些修改,你认同这种变化吗?2、在人物塑造上,“定稿”和“原稿”有何不同?你觉得那种方法更适合你?)注意,这一次小组的发言,要列发言提纲。
(同学又陷入思考,一会儿组长开始组织小组同学选择喜欢的小话题,然后展开热烈的讨论)
师:刚才我也参与到部分小组的讨论中去了,有些同学的发现让老师刮目相看,这让老师更加期待同学们的真知灼见了。小组的展示员咱们举手说吧。
(展示员纷纷举手,希望代表自己的小组第一个发言)
展示员一:我们组选择的是话题一。我们组认为,有两点变化:一、对话更简洁了;二、对话更丰富了。(有些同学纷纷摇头表示不理解)该生继续说,其实这一点都不矛盾,“定稿”的对话虽然少了,但是在写对话的同时,也运用了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方法,所以,我们组认为,“定稿”的对话既简洁又丰富。
(同学们恍然大悟,表示认同)
展示员二:(一本正经地)前面小组的表述我们非常认可,也非常优秀,遗憾的是,只是在表面滑行,没有揭示出本质,和我们组的认识还有一段距离。
(生大笑,教师示意继续)
展示员二:我们组认为,“定稿”的对话,巧妙在写活了盲童的性格。我们读完之后,这个盲童似乎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闻其声,如见其人”。
(该生的展示,赢得了同学的热烈掌声)
师:好,刚才两个小组的发言非常精彩,一个比一个精彩,让老师都不敢班门弄斧了,今天老师索性拼上这张老脸也不怕同学们笑话了(生笑),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定稿”的对话描写的精妙之处:1、简洁而不简单:一句一段,一面了然的形式美;“拔出罗卜带着泥”,心理、动作、神态齐上阵;2、传声兼又传神:不止是写对话,还抓住了人物的魂魄)
(生作笔记)
师:刚才,我们同学们的发言都集中在第一个小话题,又没有小组对第二个议题感兴趣?
展示员三:嗨!终于轮到我们了(生笑)我们组更欣赏“定稿”,因为定稿中的盲童的说的那句话,太经典了。而“原稿”中盲童说了一车的话,却没有给我们读者留下没有任何的印象。
师:(饶有兴致地)哪一句?
(生异口同声地说:我在等太阳呢,”他静静地站在雪地上,轻轻地仰起头,“妈妈说有了阳光,这个冬天就不会再寒冷了。)
师:(继续追问)这句好在哪里?
生一:写出了盲童对生活的热爱的品质。
生二:盲童对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尤其是一想到他的眼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