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市博文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二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6950个字。
广东博文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春望》中具体刻画一个忧国思家者形象的诗句是□□□□□□□,□□□□□□□。
(2)气蒸云梦泽,□□□□□。《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5)□□□□□,□□□□□。□□□□□,□□□□□。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
2.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老头子zhāng huáng shī cuò( ),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2)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 xiè( )便往往触他之怒。
(3)母亲坐在men kan()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
(4)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yi( ),分不清哪一只瞎,那一只不瞎。
3. 下面是一段新闻评论,画线部分有语病的一处是()(3分)
(A)美国的贫困标准是四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2万美元左右,大约每人每天收入15美元。(B)中国新的扶贫标准与美国标准不能简单相比,中国的人均GDP也还不到美国的1/10,排全球九十多位。(C)尽管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扶贫开发是长期历史任务。(D)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非常清醒的头脑。
4.从下列备选词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你自己或其他同学期中考试之后的行为和心情。(80字以内)(4分)
旁骛睿智忐忑出风头大惊小怪无与伦比歇斯底里5.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诺贝尔奖设立一百多年来第一个中国籍作家获此殊荣。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分)
(A)莫言像沈从文一样只有小学学历,但他善于向西方学习自由的现代叙事方法,向中国民间积极勘探叙事资源,中西联璧在他身上发生了奇特的化合反应,催生出汪洋恣肆的累累果实。莫言的叙事以庞大的精神容量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格局和气象,民族的、本土的升华为世界的、全球的,2012年终于实现了中国作家们的共同夙愿。
(B)莫言的获奖可以看成文化大国崛起的信号。它是“西方”与中国平等对话的结果,是“西方”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标志,这既改变了诺奖对中国的偏见,也改变了我们对诺奖的成见;同时,这也是全球化时代一个崭新的文化起点。诺奖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力和传播面,也刺激我们的民族自尊和自信,重新调整自己的眼光,以新的视野重新打量当代中国文学和民族文化。
(1)材料(A)给你了什么启示?(2分)(2)从材料(B)看,莫言的获奖具有哪些重大意义?(2分)
二、阅读题(45分)
(一)陋室铭(12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3分)()。
A.何陋之有B.石青糁之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7.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8.原文填空。写出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