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课堂实录8
- 资源简介:
约5650个字。
李卫东老师《沁园春•雪》课例实录
师:(手持一幅毛泽东的照片)请大家看,这是谁?
生:(齐答)毛泽东。
师:你能介绍一下有关毛泽东的情况吗?
生:毛泽东生于1893年,死于1976年,他是我们新中国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其他学生提醒:革命家),湖南湘潭人。
师:可在她说的基础上补充一点,毛泽东同志不但是我们大家所敬仰的伟大领袖,而且,他还是一位天才横溢的伟大诗人。一位著名的美国女记者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她曾经待在陕北西安,与毛泽东谈过十几次话,也谈论过诗。她认为毛泽东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是一位政治家。她的这种说法是否恰当,我们姑且不论,但也确实揭示出了毛泽东作为诗人才情横、可亲可敬的一面。我们小学时就学过他的一首七律《长征》,还记得吗?(生答:记得)我们先来一起背一下,好吗?(师生齐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我们今天来学习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请猜这首词是写的什么?(生答:雪)那么,沁园春是什么?
生:是词牌名。
师:哦,那么“雪”是这首词的什么?
生:题目。
师板书“沁园春•雪”:书写时词牌与题目中间隔开,不要点点。词又叫长短句,它来源于隋唐民间所用的曲子词,跟音乐的关系密切,到宋朝发展到鼎盛时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唐诗宋词。文人作词一般叫做填词,就是根据规定的词牌名来填字,自己不能任意增删。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被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不久,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之际。当时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曾在一场大雪之后,登高望远、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学习这首词,主要要达到三个目标:第一,理解写景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第二,揣摩这首词语言运用准确的特点。第三,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师边说边板书。)
师:好,下面先请听老师来范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能入情入境的听,初步领会词作的意韵。第二,注意词作当中出现的多音字。
师朗诵完后:好,你听记了哪些多音字呀?(生答:朝zhāo)(生答:分fèn)好,不错,还有吗?(生答:汗hán )哦,成吉思汗的“汗”,你能说一下成吉思汗的汗在这里为什么读作hán 吗?(生答:它是蒙古人的音译字,所以读作hán )哦,也就是说蒙古族对他们的君主称作什么?(生答:hán )还有数风流人物中的“数”(shǔ)。好,大家看这首词中间用空行自然分成两段,在词中前段叫做上阕,下段叫做下阕(师边说边板书),“阕”是词中的一个术语。这首词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写景、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大家看,上阕主要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生答:写景)对,写景(师板书:写景)下阕呢?(生答:抒情议论)对,抒情议论(师板书:抒情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