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散文解题指导——欣赏形象,赏析内涵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1/5 17:07: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640字。

  散文解题指导——欣赏形象,赏析内涵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形象与内涵一般知识.
  2、掌握形象与内涵类习题解题思路及答题模式。         
  【学习重难点】如何快速把握解题思路,并规范答题。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对散文形象的考查
  考纲要求: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鉴赏评价D)
  常见提问方式:⑴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
  ⑵这个形象具有怎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应对策略:作品的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散文中涉及的一些人物)、自然景物、动物、作者的自我形象等。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往往通过塑造形象来传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考生在把握作品形象时,要善于结合形象的外在特征来分析其内在的精神和典型意义。先画出描写该形象的句子和关于该形象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然后加以概括。分析形象具有的典型意义要与文章的主题联系起来。
  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二14题“文中刻画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文章分别用一个自然段来刻画“左公柳”和“民勤人”,在文段中不难找到相应的关键词句“顽强”“肯吃苦”“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这两个形象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很大程度是由恶劣的环境决定的,环境越是恶劣,越能体现人的顽强,而这也是文章的主题。
  二、典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