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导学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1/2 21:15:3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5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80个字。

  <<蜡烛》导学案
  安丘市红沙沟中学张翠萍
  【课前延伸】
  一. 走进作者
  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二.百科名片
  本文是一篇通讯: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三.预习检测
  课前热身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瓦lì(     )    精疲力jié()fú晓( )揣在怀里()
  颤巍巍( )鞠躬( )腋( )窝匍( )匐( )
  2、文学知识。
  《蜡烛》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国籍)的___________。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蜡烛”的象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      之苦的老妇人,       的动人事迹,赞美了       ,讴歌了         的深厚感情。
  四.学习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课内探究】
  一.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明确: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鬼子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红军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