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腾飞的羽翼
昆山市周庄中学 张险峰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只有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才能完成。因此,每位教师都要创设出一块适合“自主、合作、探究”成长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这块自由的空间里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教师该如何通过创造性的“教”来实现学生探索性的“学”呢?
“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这说明由于环境不同而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其实,学生又何尝不像一棵棵幼小的桔树呢?他们结“桔”还是结“枳”的关键是看教师给予他们一块怎样的成长土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的是一块能够开放心态、解放思想、张扬个性的自由时空,需要的是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这就是说,每位教师都应根据我国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成长,尽可能地激发出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他们潜能,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始终追求一种平等、信任、尊重、理解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力争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中,使这些极具发展潜力的学生消除顾虑和倚赖心理,无拘无束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认识和主张,释放出生命的活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其具体表现为:自主基础上的合作,自主、合作过程中探究;合作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探究过程中的自主、合作。但无论哪一种表现形式都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动手实践、去总结规律。在教学中,学生主动权的赋予我是通过“开放”加以体现的。
一是开放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生对新知主动的选择学习,而目标地开放是培养自主能力的方法之一。因为只有有了学习目标才能使学生产生达到目标的愿望,真正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变成学生自主的愿望,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每学习一个新内容,我都力争巧妙导入,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迪,让学生自己说出学习目标,激发其学习欲望,增强其主体意识。比如,新课伊始,板书课题后激趣,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下面的课时,也可设问,这节课你最想完成的目标是什么?你最想研究或解决的问题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