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华外201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一)
- 资源简介:
有24道题,约7250个字。
龙游华外201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性测试(一)
语文试卷2012.9考生须知:
1.全卷共四个大题,24小题,满分为120分(含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各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考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析认为,日本所谓“国有化”钓鱼岛之后,引发中方进行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包括此次我国大批次执法船在钓鱼岛海yù( )出现,实际上造成一个控制的交叉化。曲星指出,中日两国钓鱼岛争端,是两国实力的较量,中国需进一步增强方方面面实力,最后才能达到hàn( )卫主权的目的,这个过程不是一cù( )而就,不是一次两次斗争就能解决的。
2.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着种子,牧场枯黄逝去牛羊的踪迹。(《雨说》)
②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地燃烧。(《星星变奏曲》)
③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的疲劳了,便() 地栖息在可惜的草丛中间。(《蝈蝈与蛐蛐》)
A 禁止寂静舒适B 禁止寂静舒服
C 禁锢寂寞舒适D 禁锢寂静舒服
3.将下列句子连接成意义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②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③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④微博之所以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A.③①②④B.①④③②C.④③①②D.②①③④
4.古诗文名句默写。(5分)
(1)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2),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雪》)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词句沉痛感叹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5.名著阅读(选做三题)(3分)
(1)“单臂擒方腊”“挺阻招安计”等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
A. 武松B. 鲁智深C. 林冲D、戴宗
(2)下列情节与林冲上梁山有关的是()
A.鲁智深火烧瓦罐寺B.陆虞侯火烧草料厂C.拼命三郎火烧祝家庄
(3)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洒家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从这段文字来看,鲁提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A.疾恶如仇B.见义勇为C.粗中有细D.武艺高强
(4)《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唱片章回体小说。在作者的笔下,好汉们大都有着自己的辛酸史,他们是卑鄙无奈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这印证了“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的道理。那么《水浒》的作者是()
A.吴承恩B.罗贯中C.曹雪芹D、施耐庵
6.综合性学习。(6分)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⑴了解民俗节日。今年的九月三十日是中秋节,下列哪一个选项()是属于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和饮食文化。(2分)
A、赏月包粽子B、赏月尝月饼C、踏青尝月饼D、赛龙舟包粽子
⑵探究下列诗句内涵: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属于以上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2分)
A、诗句内容与民俗节日相关。B、描述民俗节日活动和节日气氛。
C、表现不同节日的不同特色。D、每个民俗节日一定跟某个特定的名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