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同步练习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触龙说赵太后》训练题<br>
·知识建构·<br>
1.写作背景<br>
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太后执政。赵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赵太后刚刚执政,国内动荡不安。当时的赵国,虽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国势已大不如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显然,依靠自身的力量绝难抗拒秦军进军,所以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较密切的齐国增援,齐国虽然答应出兵,但按当时的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br>
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曾有“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并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br>
名。但在本文中,她却表现出溺爱子女,甚至蛮横不讲理,完全不像个开明君主的样子。这<br>
说明统治者的子女观并不绝对的与个人品质有关,而是与社会制度和当时的社会文明程度有<br>
关。<br>
2.关于《战国策》<br>
《战国策》主要记载当时( )、( )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br>
主张和斗争策略。其间有论辩、有书信、有传记、有故事,反映了那一时期尖锐而复杂的政<br>
治斗争,是先秦时期继( )、( )之后又一部著名史书。在写作艺术方面,较<br>
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记述人物的言行,写出不少性格鲜明的人物形<br>
象和情节曲折的完整故事。如本文及《赵威后问齐使》,又如《冯谖客孟尝君》、《颜斶说齐王贵士》、《庄辛说楚襄王》、《鲁仲连义不帝秦》、《荆轲入秦》、《苏秦始将连衡》等均为名篇。又因所写人物皆纵横游说之士,与其语言辞令的需要相适应,此书尤其重视语言艺术,大量运用夸张、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其中“鹬蚌相争”、“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等,至今为人所称引。<br>
3.常识集锦<br>
“质”,有“抵押”、“抵押品”之义。古代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br>
作为保证,叫“质”或“质子”。课文中赵国请求齐国派兵援助,齐国便要求 的幼<br>
子 为人质。<br>
4.基础指要<br>
(1)古今异义<br>
触龙说赵太后(shuì劝说。今为“说话”“讲话”)<br>
老臣贱息舒祺(古代指儿子。今为叹息、休息)<br>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古代是成年男子的统称。今指妇女的配偶)<br>
至于赵之为赵(到、上推到。现多作副词,表示另提到一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