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ppt113
- 资源简介:
共29张。有教案,约4580个字。
6、理想
教学目的:
1、练习诗歌的朗诵。
2、学习比喻、顶针、拟人修辞在诗歌中的运用。
3、理解作者对理想的解释和对有理想的人的赞美。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这首诗歌,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二、作者介绍:
1、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县人,生于1931年,当代诗人。早在解放前,他在成都二中读书时,就是一个追求光明、酷爱文学的少年。他加入了进步学生团体“十月读书会”,并在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新中国成立时他17岁,正在四川大学农化系读书。他痛恨自己的地主家庭,决计脱离它而独立生活,毅然辍学前往山区当了小学教员。1952年转入四川省文联搞专业创作。1957年1月,流沙河、白航等四位年青诗人在成都创办《星星》诗刊。“反右”开始,《星星》被指控为“反党刊物”,1979年底,身穿破棉袄的流沙河又回到《星星》编辑部。他一边在复刊后的《星星》作编辑工作,一边勤奋地写作。22年的灾难,不仅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他的诗更充满激情,更深沉感人,……
2、哲理诗表达诗人对人生的这个理性思考。或者说,诗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通过诗来表达。哲理诗的第一要素不是哲理,而是诗。诗是形式,哲理是内容;诗是外衣,哲理是内核。哲理诗具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具有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象;二是含蓄,不露理。
三、诵读
1.字音。
蜕tuì 熄灭xī 缀连zhuì 倔强jué jiàng
鬓发bīn 洗濯zhuó 寂寥liáo 诅咒zŭ zhòu 玷污diàn
扒窃pá 脊梁骨jǐ 船舶bó 远行xíng
2、释词
离乱: 因战乱而分离。缀连: 联结。
玷污:弄脏。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寂寥: 冷落。绝处逢生: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有了生路。
可望不可即: 只能远远望见而不能接近。碌碌终生:平庸无能一辈子。
浪子回头: 游荡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改过自新。
3、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把握语调、音律、节奏。
区分句中词语轻重缓急。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
第1节:明朗坚定的语气第2-8节:悲壮沉思的语气
第9-11节:劝告警醒的语气第12节:欢快奋发的语气
四、赏析第1节
1、你怎样理解第1节四个比喻的喻意?
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暗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
这一节的喻意是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2、第一节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
3、什么是顶针?有何作用?
以上句末尾的词语作为下句开头词语的一种修辞手法。又称“联珠”、“蝉联”。
例如:
《井冈翠竹》:“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水面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