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桂林
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
第五单元目标引航课文篇目《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击本单元学习的目标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句法大致相同,但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着一些差别。掌握古代汉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必需的能力。文言文句式的分类。大致说来,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几类,判断句和被动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掌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装句要掌握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的规律,固定句式则要记住它的习惯用法。知识导学一、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二、 词类活用单元积累一、 通假字二、 古今异义三、 一词多义四、 词类活用五、 特殊句式六、 成语典故七、 名句集粹八、 文学文化常识过 秦 论贾谊【导学新概念】这是一篇政论性的文章。其内容是总论天下的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教学需要,该课文的学习目标可确定为:1.学习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作者借古喻今的政治见解。2.掌握对比论证法在全文中的作用。3.学习本文词采华丽、千变万化的语言特点,处处重复却不给人以累赘之感,句句相似却又没有雷同之嫌。4.着重识记并理解“蒙、因、絜 、爱、余烈、弱”等词语的意思。5.理解“制、亡、利、国”4个多义词的不同含义。背诵课文最后三段。由于本文是教读课文,所以课时的安排可拟为三课时来完成。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教学设想 1.通过预习指导,使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简况及各段大意,疏通文句。 2.讲授课文,指出作者政治主张的历史局限时,不必在什么是秦二世而亡的真正原因上旁征博引,同时对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史实,也不要过多介绍。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点通史或历史故事(如《东周列国志》,虽是小说,但基本事件多见诸其书)。 3.文言文翻译,是本单元主要知识点。在研习新课中要有意识设计必要的讨论题,引导学生用单元知识短文所讲的道理来解决疑难问题,获取新知识。 4.本文逻辑严密,文辞优美,可利用录音等手段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气势之磅礴,说理之透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课文的后三段。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贾谊及秦统一前后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以求学生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教学步骤]一、导语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诗投影(一) 贾 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学生默读,理解。教师提示: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投影(二) 贾 谊毛泽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学生默读,理解。教师提示: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投影(三)苏轼论贾谊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成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