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课堂实录27
- 资源简介:
约4730个字。
课前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听深情甜美的音乐,唤起同学对母亲的牵挂与回报的情绪。
一、(上课)师:昨天布置了预习,老师先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情况。
(屏幕出示)给下列加点字加音:
1、分歧拆散一霎时水波粼粼
2、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3、我们一起走进散文《散步》,去欣赏那南方初春的田野,铺展着生命的新绿,阳光下金色的菜花,水波粼粼的鱼塘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二、师:大家自学的非常成功。本课我们需要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是:
(荧幕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文章中的亲情美。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美好情感。
三、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任务之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金文中的一个象形符号,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来猜测一下,这是现在汉字中的哪个字?
生1:爱生2:背生3:孝
师:对,是“孝”字。金文的“孝”字上半部是一个弯腰驼背、手持拐杖、白发飘飘的老人形状,下边的“子”像小孩挥动双手的样子,上下合起来就是孩子背扶着老人,老人在孩子背上享受着晚辈对他的敬重和奉养。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符号,却凝聚了咱们中华几千年尊重老人爱护老人的美德,同学们,也许你们也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过孝的宏愿,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现在我们重新审视这个字的时候,眼里陡然多了一份庄严和凝重。就仿佛看到那个孩子背着他的母亲慢慢地,稳稳地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荧幕出示课题作者)
四、整体感悟:
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本课的配乐朗读,请同学们欣赏画面,也可以小声跟读,去体会朗读者的语速和对感情的处理。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荧幕出示)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听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答的时候教师要强调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什么。(用归纳记叙的要素的方法)
五、品读课文,体会文中的亲情美。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建议大家用中速,舒缓的读,尽量模仿配乐朗读的语调。
同时思考:
(荧幕出示)“我”为何要领着全家出来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又是如何解决这一分歧的?
(学生朗读全文并顺势勾画相关语句,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我”领着全家出来散步的原因?
生1:简单的说为了母亲。
师:可是母亲本不愿出来,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荧幕出示与课文描写一致的南方初春田野的风光图)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与荧幕展示的图片来说。)
生2:妈妈,你看,外面的景色多美,空气多新鲜,我们出来散散步吧。
师(学母亲的口吻):我的身体也不好,很累,不想出去。
生3:妈妈,正因为你身体不好,才要出来走走,舒活一下筋骨,会好些的。
师(学母亲的口吻):那好吧,我听你的。(大家笑)谁再来劝说劝说?
生4:妈妈,你看,外面田里的油菜花开了,池塘里的水满了,空气很清新,你这一冬身体都不好,也没出来走走,趁今天天气好,我们出来散散心吧。
师(学母亲的口吻):好,好,我去拿件衣服就跟你出来。
师:看来同学们还挺会劝说人的。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现在再请同学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指名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