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课堂实录3
- 资源简介:
约3810字。
《望海潮》课堂实录
师:北宋流行歌坛有一位很著名的词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柳永
师:对。据说,宋真宗咸平末年,年轻的柳永从家乡武夷山下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过杭州,到杭州后,发现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当杭州太守,于是前去拜访,可他一介布衣,没法子见到门禁甚严的孙何,只好写了一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词。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这首词。孙何听罢,美滋滋的,问明作词人是柳永之后,立即遣人宴请他。那么柳永写了一首怎样的词?这首词是怎样打动杭州太守孙何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走进他的坎坷人生。
师:同学们先轻读这首词,读准字音,并结合注释来理解词。
(学生自读三四分钟)
师:请一位学生来读。(学生读)
师:读错了三个字:堑qiàn嬉xī乘chéng
师:老师来读,同学们初步感知词的音韵美,并思考:这首词是怎样打动杭州太守孙何的?(教师读)
师:要打动一个地方官,我们夸他什么好呢?
生:政绩,地方治理得很好。
师:对,词中哪些句子表明地方治理得很好?
生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老师补充: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
生2: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人烟阜盛,千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这是对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作者以一游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师:城市如此繁庶,当然说明地方治理得好呀。那写城市繁庶的还有没有呢?
生:“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宝玉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经济繁荣。
师:好,这些表明百姓生活富裕,物质丰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