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学实录1
- 资源简介:
约2490个字。
《石壕吏》教学实录
马鞍山八中施帮达
【教学目标】1、在诗歌赏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歌。
2、理解课文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老妇人的凄苦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与鉴赏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上一节课,大家刚学习了《春望》,今天我们共同来背诵这首诗,好吗?
生:好,师生齐背。
师:我们知道《春望》这首诗抒发是作者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国破”的担忧和伤感,安史之乱共8年,其中第四、五是战争最为激烈,人民生活最为艰难时刻,这时杜甫恰好目睹了这一切,于是他怀着一颗忧民之心创造了大量的现实主义组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师板书《石壕吏》)
二、师生共同解题
师:请大家大声读出标题
生:齐读
师:大家想一想吏是什么意思。
生:是官吏、差役的意思。
师:不错,同学很聪明。
师:那石壕又是什么意思。
生:是古代的地名。
师:同学怎样知道石壕是地名的?
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
师:同学阅读非常仔细,认后我们在阅读中要充分利用注释,其实注释1还有别的作用啊!
师:那这个标题的意思应该怎么说?
生:齐答
三、整体感知:
师:很显然,杜甫是在写关于石壕吏的事情,那石壕的官吏们做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大声诵读第一段,并从中找出答案来?
生:齐声朗读!
师:发现答案了吗?
生:有吏夜捉人
师:板书吏捉人
师:吏为何要捉人啊!
生:要“急应河阳役”。
师:不错,河阳发生战役了,可是有战役未必一定要捉人,更不必夜里捉人啊?
生:因为当时战事紧张,回找抽丁补充兵力。
师:你怎样知道这个背景!
生:课文注释1有介绍!
师:那就请聪明的你,读给同学听一听吧!
生:读注释1第三句.
师:的确如此,这位同学再次告诉我要善于利用注释,因为读诗要“知人论世”,我们读诗一定要在“知世”的基础把握主题!
师:那第一段中,吏找到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