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实录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8/18 12:05: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70个字。

  《爱莲说》教学实录
  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张成国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近来城市里鲜花店越来越多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生答:因为鲜花除了具有缤纷的色彩和馨香之外,它们还具有美丽、圣洁、华贵等不同的精神气质。人们用鲜花来传递情感,表达问候,人们爱什么花,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和志趣。古代有爱梅如妻的林逋bu,有以菊自励的陶渊明,(我国文人的笔下赞莲的有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苏轼“荷尽已无遮雨盖”。)那么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呢?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首先,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在听的过程之中,请大家注意课文的注释。待会我们要做一个小小的词语测试。请同学做好准备。
  三.录音范读课文
  提示: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意。见预习提纲: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生:蕃(fán)--多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濯(zhuó)--洗涤鲜(xiǎn)--少
  三.解析课题,明确目标 
  1、解题《爱莲说》及周敦颐
  (1)本文的体裁是“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抒发感情。
  谁来说说“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论说或谈谈喜爱莲花的道理)对,说说爱莲花的道理。周敦颐要告诉我们,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等下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课文。
  (2)出示作者图片,简介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运用衬托烘托主题的方法。
  3.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板书:1.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运用衬托烘托主题
  3.批判追名逐利世态、追求高洁品格
  五.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配乐朗诵全文(朗读可借用录音带或由学生录音)
  水陆草木之(的,助词)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自唐朝以来,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站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