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0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8/9 8:54: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510个字。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
  江西省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忿()狱()
  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2分)
  9.A;10.愤恨、案件。11.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12.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虚作假不自首者死。坚持要兑现守信用。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1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四川成都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分)21世纪教育网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寻: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遗: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造:到,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陈:陈述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3分)
  译文: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3分)
  译文:
  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4分)
  答:
  3.(2分)B(“遗”应解释为“馈赠”)
  4.(6分)
  (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
  (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惮”的意思计1分)
  (2)(他)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辞
  色”的意思计1分)[p;科&网]
  5.(4分)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1分),为官清廉、为民作主(1分);老百姓以“青天”称之,
  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2分)。(语意相近即可)
  四川眉山市
  课外文言文阅读(4分)
  小人无朋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选自《朋党论》)
  【注】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保:关心爱护。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24.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