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兹拉特》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5390字。
《山羊兹拉特》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山羊兹拉特》是一篇以情动人的外国小说,作者艾萨克•什维斯•辛格不仅将悲悯的目光投向困境中的人,更把关怀的温情给了绝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纯洁的山羊。教读这篇小说必须以感情的蓄积变化为线索,由于情节简单,情感也易于接受,我设计采用批注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小说,从感情流动的角度写下自己的批注,教师全面阅读学生的批注,掌握学生阅读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前半部分时间展示学生批注结果,明确小说感情流动的变化;接下来通过对作者的介绍让感情有所提升,上升到悲悯的情怀;最后教师注释“羊”的涵义,引导学生理解这篇小说的寓意。
批注法阅读教学是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完美诠释,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也能够充分结合学情来实施,使不同的学生学有所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
2.分析小说以爱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技巧,正确理解小说寓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批注,培养学生专注读书,关注语言魅力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对自然和生活中美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生命中无处不在的爱的感动。
三、教学重点:把握小说题旨,体会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内蕴。
四、教学难点:理解小说寓意。
五、教学策略:展示学生批注,教师点拨升华。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
八、设计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写下自己的感悟,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处批注上交。教师整理学生上交的批注,简单分类,适当给予点评,发还给学生。
(二)情景导入
以顾城的诗歌《感觉》导入。
【设计意图】导入是为教学营造一定的氛围,采用顾城的《感觉》导入就是为了增强小说的诗意内涵。
(三)情感体悟
读罢全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请分析“爱”是如何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
1.爱的单向流动:全班齐声朗读小说三、四、五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阿隆一家对山羊兹拉特的深厚感情?
2.爱的流动转换: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十三——二十七段,在这个苦难的时刻,兹拉特如何帮助阿隆度过难关?
3.爱的双向流动:齐读三十一、三十二段,从小说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阿隆一家已经完全把兹拉特当成家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