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秋八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责任人:陈泽 命题人:八年级备课组
注意事项:时间:150分钟,分数:120分。本卷共有五个部分,27个小题,两篇作文。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考试结束只收答卷,请自己保管好试题,以备评讲时使用。
第一部分 书 写(3分)
请将下面文字书写在书写格子里,要求笔顺规范、字迹清楚、字体端正、结构完美。
学语文 活其源 归其本 听广播 读报纸 上网络 看电视 世界事 顷刻知
第二部分 听(10分)
听一则新闻,然后答题。(10分)
1、这种植入人体 的电脑芯片,大小如 。(2分)
2、注射这种芯片的整个过程不到 分钟。而且无须缝合。它就像超市的食物 (2分)
3、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3分)
4、听了本则新闻你有何想法?(3分)
第三部分 阅读(47分)
一、 积累与运用。(6分)
①少壮不努力, 。 ② ,一览众山小。
③感时花溅泪, 。 ④无丝竹之乱耳, 。
⑤ ,濯清莲而不妖。⑥黄发垂髫,并 。
二、 阅读文言文《郑人买履》,答题。(8分)
郑人且(1)有置履者,先自度(2)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3)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4),市罢(5),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且]将要。[置]购置。(2)[度(duó)]量度,动词。下文“宁信度(dù)”的“度”是名词,指量度好的尺码。(3)[至]等到。[之]往,到。(4)[返]同“返”。(5)[罢]结束。
1、 文言文中,“之”有下列意义。A、相当于“他(她、它)”“这(那)” B、相当于“的”C、相当于“往(到)” D、只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试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填代号)(4分)
(1)反归取之( ) (2)至之市而忘操之( )
(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何不试之以足? (2分)
3、读了这则故事,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3分)
三、仔细阅读说明文《北京园林》回答问题(8分)
(l)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2)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艳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3)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明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4)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